当前位置:首页 > 家装报价 >  > 正文
《走过暴风骤雨》今晚亮相石家庄!一起感受黑龙江评剧的独特魅力
来源: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  时间:2023-05-09 12:39:43
字号:

纵览客户端5月9日讯(苏琳)作为黑龙江省唯一入选全国戏曲展演的作品,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创排的大型现代评剧《走过暴风骤雨》将于今晚7点30分在石家庄丝弦剧院上演。这部将创作焦点对准农业、农村、农民的评剧,怎样生动诠释了“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时代主题?记者带你先睹为快→

图为彩排现场。苏琳摄

剧目主题紧贴时代特色


(相关资料图)

评剧《走过暴风骤雨》于2019年开始筹备,2021年5月首演,讲述的是一九四七年黑龙江解放,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元茂屯的人民群众如暴风骤雨般开展土地革命的故事。以翻身农民赵玉林为主人公的农会干部,舍己为公,坚决维护群众利益,为保卫胜利果实浴血奋战,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记者了解到,评剧《走过暴风骤雨》由国家一级编剧费守疆根据我国近代著名乡土作家周立波先生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部分情节重新创作,由国家一级导演、文华导演奖获得者王景耀导演,是黑龙江省“艺心向党,以艺助学”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文艺活动之一,亦是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省优秀剧目展演”代表剧目。

图为彩排现场。苏琳摄

据导演王景耀介绍,第七场戏是本剧的看点之一,战士小张在文化补习班给农民们讲课的时候教了“社稷”两个字,他说:“‘社’在古代指的是土神,‘稷’在古代指的是谷神,这两个神可不是啥封建迷信,这是老祖宗对土地的崇拜和敬畏。以前书中总提到江山社稷,那什么是江山社稷?只有有了土地和粮食才能坐稳江山。”剧情发展至此,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主线“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逐渐凸显出来。

图为彩排现场。苏琳摄

“以时空跨越,前后对比的手法讲述元茂屯七十年的风雨变迁,是本剧的一大特点。”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主任关波表示,“这部戏通过小说作者周立波的视角,串联起过去和现在,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缅怀先烈中感悟生命的源泉,感恩大地母亲的哺育,表达世世代代农民对土地、粮食的崇拜和敬畏,引发当代人对粮食安全重要性的思考,领悟种好‘中国粮食’、端好‘中国饭碗’的深刻内涵。同时,呼吁人们珍惜粮食,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图为彩排现场。苏琳摄

艺术呈现凸显黑土气息

评剧,早期也称“落子”“蹦蹦”“平腔梆子戏”,是在河北冀东一带民间说唱“莲花落”的基础上,兼收京剧、河北梆子、大鼓、皮影等多种艺术样式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它的形式自由活泼,擅长表现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被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观众基础。

图为彩排现场。苏琳摄

走进彩排现场,扑面而来的年代感让记者仿佛置身20世纪40年代的东北农村。在老孙头家里,一炕一桌一个小酒壶,这些简单的物品勾勒出了当时东北农村人们的生活场景,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对于此类生活场景的选取和设计,王景耀表示,“我们对舞台布景进行了整体修缮,充分发挥戏曲写意的特点,展现东北农村的生活样貌,不搞大制作,回归戏剧本体,通过简约而不失美感、通俗而不失内涵的舞台设计表达‘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主题。”。

图为彩排现场。苏琳摄

此外,剧中唱词、念白主要以东北方言为主,既凸显出东北方言的风趣幽默,也使得剧中人物真实可信,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增加了该剧的观赏性。

“评剧《走过暴风骤雨》共十二场(含序幕和尾声),台前幕后演职人员126人。针对此次展演,我们对音乐、唱腔、舞美各方面都做了整体提升和打磨。同时,演员对剧本和角色的把握也更加准确、细腻。通过复排,我们希望在充分继承传统、发挥评剧剧种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让石家庄人民感受到黑龙江评剧的独特艺术魅力。”黑龙江省评剧艺术中心副主任孙志刚说。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