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家装报价 >  > 正文
傲娇!吐哈一油区24日“登上”火星-全球观焦点
来源:铁人先锋  时间:2023-04-28 21:44:00
字号:

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火星上增加了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命名的地理实体,西柏坡、天柱山、漠河、文家市等22个名字“登上”火星。

新疆鄯善鲁克沁镇作为地理实体命名之一“登上”了火星。


(资料图)

鲁克沁镇为何能够与诸多历史红色城镇一起“登上”火星,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背后的来龙去脉。

提到鲁克沁,小伙伴们第一印象是什么?

是位于火焰山下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鲁克沁镇位于新疆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镇现有16处历史文化古迹。在清代曾一度成为吐鲁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

是吐鲁番木卡姆的发源地

说起鲁克沁镇,就不能不提十二木卡姆,这里的鲁克沁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民间艺术的宝库。“无鼓无歌,无鼓无舞,鼓成乐,乐成舞”是其最大的特点。十二木卡姆集音乐、舞蹈、歌唱于一体,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优美的歌词让人如痴如醉。

是古丝绸之路的入口

鲁克沁汉代为柳中城,唐代为柳中县。柳中城在历史上所处地位相当重要。它是唐代西州(高昌)的东大门,是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现在城墙周围还遗留有许多文物古迹。

是阿凡提原型——毛拉翟丁的故乡

毛拉翟丁被公认为是阿凡提的原型,他的故居在鲁克沁镇三个桥村。据记载,毛拉翟丁(1815-1880年)是著名的维吾尔族民间文学家,滑稽、幽默的表演艺术家。2013年12月,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图书《毛拉翟丁——阿凡提》,三个桥村保存了毛拉翟丁的故居,成为游客慕名参观发打卡地。

是吐哈油田超深稠油的主战场

2007年9月,随着鲁克沁亿吨级稠油油田的规模开发,吐哈油田鲁克沁采油厂成立。鲁克沁石油人开始了艰难而辉煌的征途,奋战在八百里火焰山下的石油员工,战严寒、斗酷暑,舍小家、顾大局,开始了艰苦创业。而照亮这漫漫征程的,是鲁克沁石油人始终不变的“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信心和决心。

鲁克沁夹在火焰山和库木塔格沙漠两个“火盆”中间,是吐鲁番盆地最热的地方。这里夏季地表温度高达80摄氏度以上,“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自四底始,日光如火,风吹如炮烙”“火风一过,毛发欲焦”……诗人们的这些诗句,就是对火焰山脚下吐哈石油人面对的炎热的真实描写。

面对世界级稠油难题,吐哈石油人传承石油精神,坚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坚守“油稠人不愁,困难也低头”的精神,在火焰山下这片荒凉的戈壁上艰难跋涉、上下求索,挑战世界级开发难题,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稠油,一度占吐哈油气产量的“半壁江山”。

在吐哈石油人心目中,“鲁克沁”三个字有着特殊的意义。它是油田稳产的主战场之一,它象征着“油稠人不愁”的精神,它是炎热的,它是孤寂的,它是衍生出永不褪色之精神力量的石油追梦地。

如今的鲁克沁采油管理区,井架高高耸立、抽油机忙碌不停。这里,即使在50摄氏度的地层环境中,原油仍像沥青一样黏稠,给开采增加了很大难度。虽然开发难度大,但这里的产量着实不低。目前鲁克沁采油管理区稠油年产量达44.6万吨。

为进一步提升稠油开采的经济性,吐哈石油人正千方百计在“掺稀降黏”上做好冷采“文章”。掺稀降黏技术破解了吐哈石油人的稠油之“愁”,不仅降低了稠油的黏度,提高了稠油的流动速度,还提升了稠油开采效率。在冷采技术的加持下,鲁克沁油田超深稠油迎来规模开发,单井最高日产量超过15吨。

吐哈油田在鲁克沁采油管理区玉东203块开展了减氧空气泡沫驱试验,目前,鲁克沁稠油减氧空气泡沫驱采收率由6.8%提高至10%。全生命周期内部收益率26.5%,投资回收期4.3年,实现了投入对效益的正向拉动。

以减氧空气泡沫驱为代表,鲁克沁采油管理区在超深稠油基础研究与重大开发试验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天然气吞吐、注水吞吐、注水(注气)吞吐+压裂、调剖(注气)等六大特色增产技术,这些技术成为吐哈油田实现规模建产的有力支撑。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稠油上产”,20多年,吐哈石油人远离亲人故土,舍弃都市繁华,以荒原为伴、以大漠为家,在这里演绎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情怀。

从此,火焰山下的“鲁克沁镇”为火星之上的“鲁克沁镇”加油!

标签: